人物

闯王拜庙
作者:杨浩有   发布时间:2019-04-28    浏览:

  在绛县磨里峪和曲沃县东闫村留传着明朝末年李闯王带领义军在这一带活动的故事。
  相传,明崇祯八年(1635)春三月的一天上午,东闫村南门外来了一支军队,有500多名军士,数十匹战马,军队纪律严明,不向村民要粮要款,也不拉夫抓丁,他们列队站在老君山下,显得很威武雄壮。
  见他们不骚扰百姓,村民们便都围过去看,只见老君坡上旌旗飘舞,鼓乐喧天,数十名军官正步行着向山顶老君庙走去。此时,有从山上下来的人,村民们向他们探听消息,原来是李闯王带着部队要攻打绛县城,先到这里来朝拜老君庙,求签问卦,预卜胜负。
  明崇祯年间,陕甘宁地区连年干旱,粮食所收无几,百姓们只得剥树皮、挖野草充饥,官府却不顾百姓死活,依然横征暴敛,贪官污吏们更是不择手段地敲榨百姓,搜刮民财。穷苦百姓上天无路,求告无门,怨声载道,实在忍无可忍。崇祯二年(1629),李自成在米脂、银川一带高举义旗,号召穷苦百姓起来,反抗朝廷暴政,各地农民一呼百应,纷纷起义,杀贪官,抓污吏,夺关攻城,开仓济民。李自成作战勇猛,又富有胆略,人称“闯王”。他联络各路起义军,很快形成燎原之势。他们从陕甘出发,一路向东,很快攻克济源、晋城、阳城等各府州县。河南、陕西、山西频频告急,明朝统治者十分惊慌,派重兵加强了对河东、平阳、上党诸府的防守,以抵挡农民起义军北上攻打北京城。
  崇祯八年,已占领河南济源府的李闯王决定采取避实就虚,出奇制胜的战略,派一支军队自阳城取小道直插垣曲县胡家峪一带,自己亲领数十万人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自济源出发,抢渡黄河,将垣曲县城围了个水泄不通,长达七天七夜。山西、河南各府州县纷纷向京城求援,明廷立即派守备贺人龙、曹文诏率领官兵从横岭关入垣曲解围。
  这年三月,李闯王见垣曲城久攻不下,又想尽快进入汾河谷地,攻占河东、平阳府,打通进军北京之路,于是改变了直接攻打垣曲的战略,将突破口选在官军力量薄弱的绛县一带,准备夺取横岭关,插入垣曲守敌背后,然后关门打狗,一举歼灭垣曲守敌。
  这天,闯王李自成亲率一支轻骑,翻过沁水县阳长岭,取道中村、安峪、垣址坪,准备从绛县的磨里峪向南直插横岭关,伺机进攻垣曲城。
  磨里峪一带山高谷深,道路崎岖,千回百转,人烟稀少,是晋东南通往绛县、侯马一带的主要通道,又便于部队隐蔽行军,尤其是小柏山往南的山峪,两边更是山峦重迭,悬崖峭壁,十分险恶。当李闯王率军由小柏山进入山峪后,被一座高山挡住了去路,闯王立即命令部队就地驻扎,一面埋锅造饭,放马休息,一面亲率数十骑,继续向前寻找村庄,打探路径。
  人马正行之间,忽见一樵夫挑着一担柴禾,从山道上下来,闯王立即跳下马背,双手一拱,问樵夫说:“这是什么地方?前边可有道路通行? ”樵夫放下柴担,见面前站着位身高八尺,头戴毡笠,顶悬大红缨,身披铁甲战袍的人,知是一位大将军,便不敢怠慢,赶忙回答说:“这地方叫回马岭,前边尽是高山悬崖,并无通道,不知将军要往哪里?”
  闯王说:“要去绛县”。
  樵夫说:“去绛县城须往回返,从原路回到小柏山,往西出峪口,往南便可直达绛县城。”
  闯王又问:“这一带可有神庙?”
  樵夫说:“若要拜庙,可从小柏山出口往西,过南樊城西行十余里便是曲沃县的东闫村,那里的紫金山上有座老君庙,十分灵验,将军若要求卦,可去那里拜老君。”
  闯王听后便与军师宋献策商议,宋献策说:“今天天气尚早,若现在就去攻打绛县城,一则军士走了一夜的路,太过劳顿;二则此时正是午间,容易走漏消息,让敌人有所防备,不如先去老君庙朝拜,于天晚时,偃旗息鼓,向绛县开拔,那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定获全胜。”
  闯王听后觉得有理,于是便带领军士从原路返回,再从小柏山往西直奔东闫村,刚过午时,闯王一行便来到了紫金山脚下。闯王将大队人马停留在老君山下,自己和军师宋献策、牛金星带领数十名随从一起上了老君山。
  一行人来到庙中,烧香叩拜后,闯王摇动签筒,抽出一签递于道长。道长一看,见上面写着“上、上”二字,便笑着问:“将军欲卜将来,还是欲知近期?”
  闯王问:“将来如何,近期怎样?”
  道长说:“将军来时,可曾一路畅通无阻?”
  闯王说:“原本一路畅通,只是在小柏山附近曾误入山峪,无路可走,只得返回。”
  道长问:“那里叫什么地名?”
  闯王说:“听当地人说叫回马岭。”
  道长一听立即低了头,一边掐着手指,一边摇头叹息,久久不语。
  闯王有些着急,便深作一揖说:“敢请道长明示。”
  道长说:“将军洪福齐天,起兵顺畅,近期战事定会旗开得胜,只是偶遇这回马之地,恐有不祥,将军将来的前程,恐会有挫折。”
  闯王忙问:“会有什么样的挫折? ”
  道长沉思了一会说:“此为天机,不可尽泄。”说完闭目养神,再不发一言。
  闯王见道长不愿再答,便不再强问,和随从们一起走出老君庙。路上闯王对宋献策说:“道长说以后会有挫折,不知主何吉凶?”宋献策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将军起兵打仗,岂会不受挫折?闯王不必多疑。”
  闯王听后觉得有理,便不再放于心上。
  果然,李闯王领兵一路向北,不久攻占北京城,明朝灭亡。只是闯王仅在北京城停了43天,清军入关,刚建立的大顺朝随即灭亡,李自成退出北京正应了那“回马”二字。
  再说,闯王一行人走下老君山后见天色尚早,便问村民:“这里还有什么名胜地方? ”有村民回答说:“西边不远处有座晋太山,山上有个晋文公庙,是当年晋文公遇难获救的地方。”王心想,晋文公曾是春秋五霸之 ,即然离这里不远,应当再去拜拜文公,于是便带领随从一起向西闫村南门外的山岭上走去。走到太和堡时,闯王向村民询问上晋太山的路径,村民往南一指说:“顺岭下深沟走约半里,东边有座山头,便是晋太山。”村民指完路后问闯王:“将军是何路军队?”闯王顺口答道:“李家军”。说完领兵南行,很快登上了晋太山,叩拜了文公庙,便又从东坡下到溢沟,在沟中喝了水后回到老君山上,让停留在山下的军队与他会合。
  后来人们知道了李闯王的军队从此路过,便把太和堡南面的这座山叫成了“李家坡山”,山下那条沟叫成了李家沟,又因为闯王刚起兵时曾自称为十八子,因此闯王喝过水的地方便叫成了“十八弯”。
  闯王于天黑前领兵从老君山上出发,往南很快走到兰峪,此时,战马一惊,突然从一土崖上飞身而下,闯王一时兴起,信马由缰,任其狂奔。战马过后,这里留下两个深深的马蹄印,后来便涌出了两股泉水。因为有了泉水,不久便住上了人家,久而久之便成了两个小村子,一个叫大马泉村,一个叫小马泉村,泉水流入了溢沟。
  闯王领兵于天亮前攻克了绛县城,接着往南又攻下了垣曲,不久又向西攻下河东城,往北攻克平阳,很快便打通了北上之路。数年后,闯王挥师河南、河北,于崇祯17年正月攻下北京城,将明朝灭亡。
  从那以后,在绛县磨里一带出现了许多与闯王军队有关的地名,如在小柏山当年闯王军队吃饭的地方叫做“干粮沟”,挡路的那座山叫做“安王山”,而绛县的“回马岭”、“大马泉村”、“小马泉村”和曲沃东闫村南边紫金山上的“李家坡”、“李家沟”、“十八弯”等这些地名,也都记录下闯王领兵活动的印迹。
  因当年闯王军队纪律严明,又有“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人们拥护这样的军队,所以闯王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世代不息。

注:此文材料由东闫村纪荣善、杨朝珍等先生提供。

上一篇:郝家山
下一篇:公主坟与萝卜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