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化典故

险阻艰难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04    浏览:

  [典源]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典义]  “险阻艰难”,亦作“艰难险阻”。从字义讲,艰难,是困难;险阻,谓险恶而有阻碍。典义说的险阻艰难是山川险阻难行。而后人多喻指人生道路上遭受的艰险挫折。

     [典实]  “险阻艰难”是由晋公子重耳在逃国期间引发的历史典故。

    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狐偃、赵衰等人的谋划下,离开了齐国,又走上了逃国的路。重耳从骊姬乱晋起,在外逃亡了十九年。什么路也走了,什么苦也吃了,什么罪也受了,可以说是一个历尽艰难险阻、吃尽苦头的人。

     重耳一行,从齐国逃出,路过卫、宋、郑等国来到楚国。楚王以诸侯礼接待了他。而楚国一些大夫却想加害于重耳。楚大将成得臣可谓是这伙大夫们的代表人物。尤其是重耳在酒宴上对楚王讲了:“晋楚两军在中原相遇,晋军将退避三舍”之后,成得臣一直想杀掉重耳。成得臣对楚王讲:“留着他不如杀了他!”楚王对他讲:“晋公子重耳在外逃亡了十九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如回国后果得晋国天下(而果得晋国),什么艰难险阻都尝过了(险阻艰难备尝矣)。且有诸多贤人相助,又天赐晋国与晋侯,我们不能杀他。

上一篇:文公必霸
下一篇:晋文义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