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化典故

知难而退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04    浏览:

  [典源]  《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

  [典义]  “知难而退”,本指作战须见机行事,形势不利则应退却。后人引申为:做事须衡量实力,如自力不足,如困难难以克服,则主动退却。归总一句话,要量力而行,且不可不自量力。

  [典实]  公元前597年,夏六月,晋景公派军队救援郑国。荀林父率领中军,先穀作为辅佐;士会率领上军,郤克作为辅佐;赵穿率领下军,栾书作为辅佐。赵括、赵婴齐担任中军大夫,巩朔、韩穿担任上军大夫,荀首、赵同担任下军大夫。韩厥担任司马,向郑国进军。

  晋国三军来到黄河边上,听说郑国已经顺附了楚国,荀林父就想回师,说:“没有赶到郑国而劳动了百姓,出兵有什么用?等楚军撤回国以后我军再出动,去攻打郑国,惩罚它降楚也不算晚。”士会不同意这种说法,争辩说:“我听说用兵之道,在于观察敌人的间隙而后发动。德行、刑罚、政令、事务、典则、礼仪不违背常道,是不可抵挡的,我们不能攻打这样的国家。楚庄王讨伐郑国,愤恨他三心二意而怜他卑下;由于他背叛而讨伐,顺服而赦免他,德行、刑罚都完备了。讨伐背叛,这是刑罚;安抚顺服,这是德行,这二者都树立起来了……德行树立,刑罚施行,政事成就,事务合时,典则执行,礼节顺当,怎么能抵挡他?看到可能就前进(见可而进),知道困难就后退(知难而退),这是治军的好方案(军之善政也)。兼并衰弱、进攻昏庸,这是用兵的好规则。你姑且整顿军队、筹划武备吧!《武》篇说:安抚衰弱进攻昏庸,致力于功业所任,这就可以了。”士会不同意荀林父撤兵,主张待机而动。而先穀主张立即投入战斗,因而反对说:“这不行。我们晋国之所以能领导诸侯,是由于军队勇敢、臣下尽力。现在由于不敢作战而失去诸侯,不能说是尽力;有了敌人而不去迎战,不能说是勇敢。由于我们而丢掉霸主地位,不如死去。”先穀坚决主战。结果,晋国由于将帅意见分歧,被楚军打得溃不成军,吃了个大败仗。

上一篇:一饭必偿
下一篇:畏首畏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