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化典故

不亡何为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04    浏览:

  [典源]  《左传·成公十三年》:郤氏受命以求师,将社稷是卫,而惰,弃君命也。不亡何为?《左传·成公十五年》:韩献子曰:“郤氏其不免乎!”善人,天地之纪也,而骤绝之,不亡何待!

  [典义]  “不亡何为”,亦作“不亡何待”。意思是指:不灭亡等待什么。以后多比喻“恶有恶报者”的必然下场。

  [典实]  典源中所说的“不亡何为”和“不亡何待”,都指的是公元前578年晋厉公派卻锜出使鲁国,请求与鲁国联合出兵。在谈判中,郤锜举止言谈十分不恭。孟献子说:“郤氏恐怕要灭亡了吧(郤氏其亡乎)!礼仪,是身的躯干;恭敬,是身的基础。郤锜没有基础。而且作为先君的嗣君,接受命令而来请求我们出兵,打算保卫国家,但又怠慢,这是丢掉了国君的命令,不灭亡还有什么(不亡何为)?”

  到了公元前576年夏天,晋厉公又派郤氏三兄弟之一的郤犨送孙林父去见卫定公。卫定公想要推辞,不接受孙林父回国。夫人定姜说:“不行。他是先君宗师的后嗣,大国又以此作为请求,如果不答应,我国将要灭亡。虽然讨厌他,但只相见,不比灭亡强吗?君王还是忍耐一下吧!安定百姓而赦免宗师,不也是很好的吗?”于是,卫定公接见了孙林父,并且恢复了他的职位和采邑。接着,卫定公设国宴招待郤犨。卫大夫宁殖作为陪客,参加了国宴。宴会上,郤犨表现出傲慢的样子。宁殖说:“郤犨家恐怕要被灭亡吧(若成家其亡乎)!古代举行享礼(国宴),是用来观察威仪,省查祸福的,所以《诗》中说:‘角怀弯弯,甜酒辱和。不骄不傲,聚集的福德又多又厚。’现在他对人家表现出傲慢,是取祸之道啊!”

  公元前576年,晋三郤(郤锜、郤犨、郤至)陷害伯宗,杀害了伯宗,并且连累到了栾弗忌。伯宗之子伯州逃亡到了楚国。韩厥(韩献子)说:“卻氏恐怕不能免于祸难吧(郤氏其不免乎)!善人,是天地的纲纪,而屡次加以杀害,不灭亡还等什么(不亡何待)?”结果,不出韩厥所料,“三郤”不久以后就灭亡了!

上一篇:戮力同心
下一篇:外患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