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化典故

舍本逐末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04    浏览:
  [典源]  《战国策·齐策四》: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典义]  古时,什么是舍本,什么是逐末?《吕氏春秋·上农》有这样一段记载:“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民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知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战国策·齐策四》赵威后对本与末是这样说的:所谓本是岁与民。他这句话表现了古时明君的民本思想。后人遂以“舍本逐末”,或“弃本逐末”,谓做事不从根本上着手,而在枝节上用功夫。
  [典实]  齐襄王派使者拿着自己的亲笔信,到赵国去见赵威后。赵威后,即赵太后,赵惠文王之妻,赵孝成王之母。因孝成王年幼即位,其国政由其母主持,故而齐襄王写信问候赵威太后。
  赵太后接见齐国使者,没有启封书信,就问使者:“齐国的年成好不好,百姓平安不平安?齐王身体健康吧!”齐国使者听了这个问话,很不高兴地说:“臣下奉命出使到赵国来,是先来谒见太后的,可太后接到书信,连看也不看一眼,也不先问齐王怎么样,却先问年成和百姓,这不是把卑贱和尊贵颠倒了吗?哪有先问卑贱后问尊贵的道理?”威后听了使者的这番辩白后说:“话不能这样说,道理也不能这样讲,如果没有好年成,靠什么养肓百姓;没有百姓的安居乐业,怎么能有国君的安康?所以说,问话哪有舍本而问枝节的呢?”太后说到这,齐国使者没有回答,她接着又问:“齐国有位隐士叫钟离子,他近来好吗?这个人的为人很厚道,广施钱财和衣物,他对有粮食的人给食物吃,对没有粮食的人也给食物吃;对有衣服的人他给衣服穿,对没有衣服的人也给衣服穿。他这是帮助齐王安抚百姓呢,那为什么到现在还不使他成就功业呢?”对这一问话,齐国使者依然没有回答,他接着又问:“另一位隐士叶阳子身体好不好。这个人的为人,听说与钟离子有点相似,他怜悯鳏寡,抚恤孤儿老人,解救穷困的人,补给缺衣少食的人。他这可以说也是帮助齐王使百姓繁衍生息的人,是有功的人,那为什么到现在也没有让他成就功业呢?”齐国使者对此问话仍然无言以对。赵威后接着问:“北宫家的孝女婴儿身体好吗?她摘去了玉环耳坠,一直到老都不另行改嫁,尽心奉养公婆。这可以说是率领民众奉行孝道的人,是齐国有名的孝女,为什么至今也没有入朝封为命妇呢?贵国有两位有名的隐土,不能让其成就功业,一名孝女也不给予褒奖,齐王凭什么统治齐国,成为百姓的父母呢?”齐国使者听了赵太后这连续的问话,坐卧不宁,难堪极了。赵太后没有管这些,继续问:“你们齐国的另一名隐士于陵子仲还活着吗?这个人的为人,上不向国君称臣,下不治理其家,中不求与诸侯结交,这是率领百姓无所作为的人,为什么到现在齐王还不杀掉他呢?”齐国使者,就这样在赵国,被赵太后质问了一通,闷闷不乐地回齐国去了。

 
上一篇:徒读父书
下一篇:交浅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