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化典故

胡服骑射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05    浏览:

  [典源]  《史记·赵世家》:王曰:“吾欲胡服。”楼缓曰:“善。”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奈何?”肥义曰:“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典义]  “胡服骑射”原意是,赵武灵王认识到要富国强兵,必须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进行社会改革,从学习胡服骑射做起,以强化军队的战斗力。后人遂以“胡服骑射”寓社会改革和军队改革。

  [典实]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十九年春天。一天,武灵王在信宫大会群臣,商量富国强兵大计。武灵王同楼缓谋划说:“我先王趁着时代的变革,称雄于自称南方藩属的地方,连结漳水、滏水的险阻要塞,修筑长城,又取了蔺地和郭狼,在荏地打败了林胡人。但是功业还是没完成。如今,中山国插在我们赵国的腹心部位,北面有燕国,东面有胡境,西面又有林胡、楼烦、秦国和韩国相邻,若没有强大的军队来保卫,这样下去,是会亡国的。怎么办,我听说,凡是不按常规办事的,超乎世俗取得丰功伟绩的,必然要遭到那些遗老遗少们的遗风离俗的谴责。我想移风易俗,穿胡服,学骑射。”楼缓说:“很好,我完全赞成。”但众臣们却持有异议,没有赞同。

  又一天,大臣肥义侍坐。武灵王问肥义:“简、襄王(赵简子与赵襄子)的功业就在于算计胡、翟(狄)的利益吗?为人臣子的,要有两大职分,一是身显贵宠的要有孝悌长幼顺情明理的志节;另一是职位显达的要有补民益主的功业。现在,我欲继承襄王的事业,在胡、翟(狄)的地方开拓疆土。我只怕终生也看不到补民益主的忠臣了。因为敌国胡、翟都是弱国,不用多少兵力,就可以取得功利。也可以说无须竭尽百姓的力量,就可以继承先王简、襄的功业。凡是有超乎流俗功名的人,往往会遭到社会旧势力、旧风俗的谴责。有超凡出众、独特谋略的人,往往也会遭到一些遗老和庸人的埋怨。现在我想用胡人的服饰来教百姓,但是,世俗必定会议论我,那怎么办好呢?”肥义说:“臣听人说过,事情有了疑惑就没有成功的希望,行动有了疑惑就没有美好的名誉。大王既然抱定超凡脱俗的念头,就不要管天下俗人的议论了。凡是讲论大德的人不会跟世俗谐调;凡是成就大功的人不会跟大众谋划。历史就是这样,虞舜为有苗而舞蹈,大禹汀赤膊进入裸国,并不是为着纵养情欲悦而无心志啊!而是专力于讲论大德而期望功勋呀!愚笨的人对已成之事尚且愚昧无知;聪明的人在事情未萌芽之前却已看清了结局。先人既然如此,大王为什么对这件事还疑惑不定呢?”

  赵武灵王得到楼缓和肥义的支持,决心从胡服骑射做起,改革社会、改造军队。他说:“如果全国都按照我说的办,胡服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不管它世人怎么看、怎么说,我的决心是下定啦!”他率先让制衣人按照胡服的式样,给自己做一套衣服,首先在赵国穿起来。他派大夫王绁到他叔父公子成家,去转告他叔父,他要穿着胡服上朝,他还要让全国百姓改穿胡服,请叔父同他一样,也穿上胡服上朝,以推动这次服装改革的成功。他叔父公子成认为这是离经叛道,不予支持,便借口病了,不予上朝。王绁把公子成的情况禀告给武灵王。武灵王便带上胡服,去叔父公子成家去探病。他首先问候叔父的病情,表示他对长辈的关心,随后又讲起改穿胡服的事。他耐心地解释说:“人穿衣服,要方便好用才行。我教百姓改穿胡服,是为了继承先主的遗愿,学习骑射,建设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巩固边防,开拓疆域,报中山国侵犯我国的血海深仇。而叔父违背先主的遗愿,忘记国家的冤仇,抱着陈旧的习俗不放,反对改革,这不是我所盼望的。”

  公子成听了武灵王这一番劝解,深受感动,立即脱掉宽袍大袖的衣服,换上了胡服。第二天上朝,武灵王、公子成、楼缓和肥义,都头戴胡式帽子,身穿胡式短服,腰束胡式衣带,脚蹬胡式靴子,精神抖擞地坐在朝堂。武灵王郑重其事地发布了一道命令:不分老幼,不分贵贱,一律改穿胡服。

  灵王的这道命令,仍然遭到一些遗老,像赵文、赵造的非议。武灵王力排众议,终于完成了了胡服骑射的改革,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了向胡、狄拓展疆域,一直打到今陕西东北一带,开辟了千里国土,使其成为战国时的“七雄”之一。

上一篇:漆身吞炭
下一篇:按兵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