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项目

二、太子滩庙会
作者:杨浩有   发布时间:2019-06-23    浏览:
  太子滩庙会在荀王村南二里处,神陂湖北岸的太子庙中举办。太子庙坐北朝南,占地 50 余亩,大门在南边正中央,门前 200 米处有一宏大影壁,大门内戏台坐南向北,戏院又宽又大,可容数千人。东西两侧各有廊房 10 间,北端前有献殿三间,后为主殿九开间,中为正大殿,两侧各有三间配殿。据传,此庙最早建于唐代,庙中所敬主神为晋太子申生,两旁配祀荀息、里克二大夫神像。
  据清光绪版《曲沃县志》记载,“太子庙在城北十里荀王村。古传晋太子泛舟殁于陂,村人伤之,建庙祀陂旁。荀王、里村为荀息、里克故里,其后裔奉二大夫配享,后荀氏去克而独祀息,里氏讼于官,牒罢克祀荀氏,以太子无考改祀。息所事奚齐,为奚齐庙,村人谓宜,仍祀泛舟太子而罢出荀息。金末陂水涸成田,社人利之,遂止。明令赵彦復,前令郑志鲸,改祀太子申生,邑人谓非申生之庙,神必不享,且荀氏既事奚齐,则皆晋国之君也,宜并祀卓子,诉讼无休。前令张坊判令,奉晋文公、奚齐于东楹,惠公、卓子于西楹,与申生并祀。又奉杜原欵、狐突于西庑,并改路,庙前筑景坛,建茶亭,招僧居之。”
  由此记可见,自清乾隆年间,县令张坊重修后,此庙正殿以祭祀太子申生为主,并配有重耳、夷吾、奚齐、卓子四公子神像。西配殿以祭祀荀息为主,配有杜原欵、狐突偃二大夫。另据村民传说,东配殿以祭祀晋献公夫人齐姜娘娘为主神,另配有大狐姬与小狐姬二妃,三尊女神像为柳木雕成,与真人大小相同,可以搬下神台,安放于神架之上,供人扛抬。
  太子庙主祭时间原定于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为太子申生生辰之日,也是太子泛舟死难之日。因此时麦苗已经长高,开始拔节抽穗,祭祀时,千万人汇聚庙前,抬神架、敲锣鼓,迎神朝拜,将庙院附近数百亩小麦践踏致死。村民不胜其苦,再三恳求,经庙会理事们协商后,将祭祀之日提前一个月,于农历二月十八日举行。
  庙会由十二村联合举办,分为四个“社下”。第一社下两村,原为荀王和郑村,后因郑村人抬神架时经常偷懒,贻误时间,故被取消,改为安居村。第二社下四村,为上太许、下太许、张庄和东许。第三社下两村,为小吉村和席村。第四社下五村,为五张寨,即东、西、南、北和堡子张寨。
  每次逢会,都要邀请晋南蒲剧名戏班、河南杂技班、翼城琴书班、河南坠子班等许多演艺班前来演出助兴。每年由一个社下主办,各村村民积极参与,所有演义班的费用全由社下村民摊捐。逢会期间,公开演出,不收门票,凡逛会百姓,均可免费观看。
  会期一般为 10 天,即二月十八日至二月二十七日,但每次会期都会延长三天,其余三天的费用,由各商铺捐钱承担。
  庙会正会日是第一天,主要仪式为:由主办社下提前一天将庙中三尊木雕娘娘神像放于神架之上,抬回村中,是谓“请神”。二月十八日早上,将神像妆扮一新后由 12 名男青年,每 4 人抬一架,从村内抬往庙中。沿途鼓乐相伴,秧歌队、锣鼓队、高跷队、舞狮队、旱船队等欢歌笑语,围拥相随,是谓“送神”。神架送往庙中后,安放于东配殿神台之上。然后先到主殿摆放供品,烧香磕头,颂读祝辞,再到东、西配殿以同样礼仪进行祭祀活动,最后燃放鞭炮。祭祀完毕,各红火队到庙前至影壁之间的广场上尽情表演,场面极为宏大。
  在红火表演中,各社下村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其中荀王的大鼓车和席村的锣鼓极为醒目。荀王大鼓的直径有两米多高,平放也有一米多,有专用的带有木栅栏车厢的铁轮车,大鼓悬于其上,由四人手抡棒槌轮番击打,周围有十几个人拍钹、敲锣、吹奏唢呐,车前套一大犍牛缓步而行,鼓锣铿锵,声震数里之外。席村的锣鼓配有专门的曲调,数十面鼓、数十面锣、钹紧随其后,十分威武、壮观。安居村的腰鼓、秧歌轻盈欢快,上、下太许的舞狮也雄壮豪放,张寨村的高跷、旱船也极有特色,张庄村的二鬼摔跤、跑驴常常逗得人捧腹大笑。各村表演异彩纷呈,绚丽多姿,给庙会增添了无限的欢乐。
  庙会期间商贾云集,在大庙东侧的南北官道两边,庙门外至影壁间的广场四周,庙院内的各个角落,到处都是商铺和摊点,饭铺子、小餐馆随处可见,北地的皮货、山区的山货、南方的丝绸也四处摆放。有来自浮山、垣曲、绛县、闻喜、襄汾、翼城、侯马的外地客商,也有本县各区、乡的生意人。会场上货物齐全,风味十足,其中特别是粮食蔬菜、日用杂货特极为丰盛,最为突出的是牛、马、驴、骡、猪、羊、鸡、鸭,交易频繁,故有“骡马大会”的称谓。
  庙会延续至建国后,随着古庙拆毁而停办。2000 年以后,随着太子滩的开发,由钢厂主办,再度兴起,不过祭祀活动已不复存在,仅剩下物资交流和游玩观赏等活动。
  注:此文材料,主要由荀王村民于亦山、荀岳山二人提供,并参照清光绪版《曲沃县志》中《庙宇篇·太子庙》原文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