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宇

老君山·老君庙
作者:杨浩有   发布时间:2019-04-28    浏览:

  东闫村南门外半里处有座老君山,过去,山上有座老君庙,庙宇规模宏大,香火异常旺盛,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这里又逢庙会,庙会也异常热闹,因为有这些遗迹和活动,所以当地留下了许多关于太上老君的传说故事。

  老君,道家始祖,人称“太上老君”。相传远古时,老君的母亲德性刚强贤淑,立志修真,终生不嫁。一年严冬,她见院中李子树上结了一颗李子,红光耀眼,异香扑鼻,便伸手将其摘下,放入口中。数月后,她觉得怀了身孕,不料这一怀竟是70年,直到90岁时才感觉腹疼不止。这一年的二月十五,在李子树下她产下一子,此子一出生便是满头白发,长髯飘胸,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因是吞食李子后怀胎,所以她为儿子取姓李,人都称其为李老君。

  老君长大后,投玉虚昆仑门下,拜鸿钧道长为师,学道十年后修成仙体。后来离开了玉虚宫,住在了三十三层离恨天,于兜率宫中制成八卦炉,采天地之灵气,集五岳之精华,炼丹制药,普救天下生灵。

  殷商末年,纣王无道,激起诸侯反叛,西周武王拜姜子牙为军师起兵伐纣。截教门派通天教主摆下诛仙阵和万仙阵,妄图阻挠武王伐纣之军。姜子牙请来了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率领玉虚门派众仙,大破诛仙阵和万仙阵,助武王灭商兴周。

  诛仙阵和万仙阵破后,老君见众仙受戮,生灵涂炭,内心极为伤痛,从此发誓不再参与民间纷争,欲找一清静之处修身养性,传道授业。于是,他骑看青牛从河南朝歌城一路向西行来。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他来到了紫金山麓,穿过东闫村后,见南山一带山势迭翠,紫气氤氲,溪水环绕,茂林修竹,便决定隐居此山,设坛传道。

  这天早上,老君骑看青牛在濛濛细雨中向山顶走去,因坡陡路滑,在快到山顶转弯处,青牛前蹄突然滑倒,此时老君正坐在青牛背上观赏山中美景,不防青牛前腿猛一下跪,老君上身前倾,差点被颠下牛背。他赶忙伸出右手,往旁边土崖上使劲一按,才算将身体撑住,随即青牛支起双腿继续前行,将老君驮到山顶。

  从此,在东闫村南门外,董家古堆东侧那条通往山顶的蜿蜒山坡,便叫成了“老君坡”。土坡上端右侧的土崖上显出了一个掌心在下,五指朝上,高约一尺,状如小簸箕的大巴掌印,便是老君掌印。千百年来,这个掌印一直印在董家古堆东侧的土崖上,无论崖土坠落多少,掌印始终不会消失。时至今天,尽管土坡不断增宽,土崖经常取土,但还能依稀看到巴掌的痕迹。

  老君来到山顶后登高望远,见这里山如娇风,水似游龙,藏风聚气,确实是参禅修道的圣地,于是便打坐蒲团,讲道论法,舍丹救人。

  那时,这一带正流行瘟疫,百姓们面黄饥瘦,病体奄奄,这一天,人们见南山山顶红光四射,祥云缭绕,知有神仙降临。 人们涌上山头后见一白须老翁,盘腿坐于蒲团之上,手持拂尘,闭目诵经,于是纷纷叩拜,求老翁赐药祛病。老翁取下背上葫芦,倒出金丹,让人们服用,人们服后顿觉神清气爽,病痛尽消。随后老翁又为百姓们讲解《道德经》,宣扬“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齐物我”主张,鼓励人们从消极中寻求解脱,焕发生机,人们听后顿觉眼明心亮,浑身充满力量。人们下山后激情满怀,垦荒种田、饲养禽畜,很快从贫穷中挣脱出来,走上富康之路。

  老君在南山舍药传道的消息很快传了开来,于是,十乡八村,纷至沓来,千家万户,齐聚山头。人们从老君那里得到了祛病的仙丹,还学到了处世修身的道理,老君的名声在这一带广为留传。

  老君不仅给人们讲明处世的道理,还教给人们劳动的本领。那时紫金山上树木繁盛,水流成渠,素有“满山长桑山不显,沿河长竹水不见”的说法,老君教人们截桑做杈、绑竹为箒的本领,从此人们便有了收拾麦草、扫地除尘的工具。

  老君还教给人们冶铁铸造的技能,他让人们参照他开炉炼丹的方法去采集矿石,化石取铁,然后再冶铁成汁,聚汁成形,从而铸造出铣、镢、锄、镰、刀、斧、凿、锛等各种用具,从此, 人们告别了木石,换上了铜铁,加快了生产的进度。

  老君在南山赐药、传道七七四十九天后决定离开此处,返回兜率宫。一天清晨,人们来到山下,见山顶一道紫光冲天而起,老君身着八卦万寿紫霄衣,头戴冲霄鱼尾冠,坐下板角青牛,左有骧龙伴驾,右有青凤护身,腾空凌云,直上九霄云外,随后消失无踪。

  从此,这座原本叫做鸟山的山峰便叫成了“老君山”。

  老君走后,人们感念老君恩德,以东闫村为首,联络周边各村村民纷纷捐资出力,在老君山上建起了一座庙宇,庙中供奉着老君神像,人们时时朝拜,日日敬香,恳请老君永保一方平安。

  从此,老君山上便耸起一庙,人称“老君庙”。

  老君虽离开此地,但他的神灵仍凝聚在山顶,人们凡有病到庙中求药者,依然可以得到丹药,服后病痛消退,健康重现。 凡有危难恳请老君庇佑者,也可以消灾避祸,重获平安。为此,从建庙之日起,老君山上香火不断, 朝拜者络绎不绝。人们出于对老君的敬仰,决定将老君登山的日子定为祭拜日,连续朝拜七天,于是便有了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的老君庙会。庙会时, 四乡八村,万人齐聚,人人手捧供品,个个持香燃烛,共聚老君山,朝拜老君神像。同时,请来戏班,在山顶搭台张灯,唱戏七天。山下搭棚设摊,摆满货物,形成集贸市场。人们来此朝圣赶会,看戏购物,万民齐乐,百村共欢。庙会上货物最多的是木锨、桑杈、镰刀、扫箒,虽然有麦收在即,这些农具最为急需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当年老君教会人们做杈、绑箒,人们能就地取材,赢得生财之道。这些货物遍布庙会,交易繁荣,足以显示当地人们对老君的思念之情。于是,东闫村的四月八日老君庙会,便有了一个特殊的称号,叫做“杈把扫箒”会。

  在东闫村最早便兴起了铸造业,光铁匠铺就有十几家,其中袁氏铁业影响最广。他铸造铁锅、铁鏊,制做犁铧、耙齿、钢铣、铡刀,在庙会上摆放最多,销售最快,人们使用这些铁制工具也有怀念老君之意。据传,铸铁、冶炼便是老君所传,在冶炼时,须将火炉东西摆放,因为老君在南天门炼丹,人们敬仰老君,忌讳炉口朝南,所以自古就有“天下铁炉不朝南,朝南必定不赚钱“的说法,也有了“木匠敬鲁班,铁匠敬老君”的习俗。

  庙会期间,人们朝拜老君的诚心更为迫切,人人都争烧头炉香。据说,头炉香更能让老君关注,从而赢得头彩,于是每天清晨,人们都很早起床,往老君山上跑。然而无论起得多么早,来到老君庙中后,香炉里早已是香柱高竖,烟火缭绕,总会有先到之人,足见人们对老君的祭拜是多么的虔诚。

  相传,东闫村老君庙始建于西周,原为一小庙,晋国时予以扩建,扩建后的老君庙占地十余亩,建筑房屋三十余间。庙宇坐北向南,北面有主殿五间,内供太上老君塑像。北殿前悬有两串九莲灯,夜黑人静时,灯光四射,上下浮动,最高可升至百丈,光照数里之遥。北殿两边各有陪殿二间,东供元始天尊,西供准提道长。庙院中东西两边各有厢房五间,为道士守庙斋戒所用。南有戏台,座南向北,为三开间,戏台两侧各建一小庙,东供小龙王,西供土地爷,小庙两侧各有一庙门,供进香、看戏的人们出入。庙门两边各建一座三层小楼,楼高三丈有余,东为钟楼,西为鼓楼。钟楼内悬一铁钟,钟高六尺,直径二尺,重约千斤,以桩击钟,其声可传至平阳府以北;鼓楼内竖一圆鼓,高约五尺,厚约二尺,牛皮蒙面,以桩击鼓,隆隆作响,声传数十里外。

  老君庙延续两千多年,历经汉、唐、宋、元、明、清数次大修,更加精美壮观,它挺立于曲沃东南隅,是东闫村民心中最神圣的殿堂,也是曲沃大地上的一朵建筑奇葩,不幸的是,在日军侵入曲沃后被炮火击中,主殿被毁。

  那是一个令东闫村民心惊肉跳的岁月。1943年8月上旬,绛县抗日游击队大队长王凤江,率领游击队员在绛县吉峪、邯王一带设伏,将日军进山扫荡的一个小队全部消灭。日军为了报复游击队,集合了绛县和曲沃两地数千名士兵对王凤江游击队进行围剿。在几次扑空后,探听到王凤江游击队藏在了老君山上,驻守在曲沃义门炮楼里的日本鬼子便向东闫村扑来。

  那时老君山上树木繁茂,沟壑纵深,日军不敢冒然进山,便在东闫村北架起火炮,向山顶一阵猛射,一发炮弹击中老君庙的北殿后墙,后墙立即塌陷,老君神像也轰然倒地。

  第二天,日军又派三架飞机,在老君山上空扔下数枚炸弹,老君庙多处被炸,墙倒屋塌,大火燃烧了二十多天。因有树木沟壑隐蔽,王凤江游击队提前撤退,未有一人伤亡,而老君山上的庙宇在这场战火中却几乎被摧毁殆尽,变成了一片废墟。 然而日军的暴行却遭到了天谴,据说,那架轰炸老君庙的飞机,飞到绛县郑柴岭上空时突然起火,坠落在山崖上。而那个炮击老君庙的日军炮兵队长,不久便患上了疯魔病,数日后死去。人们相传这是老君显灵,惩罚日寇暴行,为民解气。

  今天,老君庙虽已仅存残碑废墟,但老君坡、老君山、老君传道处这些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印迹,却一直铭刻在东闫村民的心灵深处。

注:此文材料由东闫村杨朝珍、纪荣善、张金贵等先生提供。

上一篇:赵庄娘娘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