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化典故

退避三舍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04    浏览:

  [典源]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返)晋国,则以何报不穀(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馀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返)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避)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囊糙,以与君周旋。”

  [典义]  “辟君三舍”,原是晋公子重耳在酒桌上对楚王说的礼让的话。古代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辟之三舍”,就是后退九十里,以喻对人让步,不敢与争。遂后,在战场上就演绎成纵敌、骄敌、诱敌的战术之一,完全改变了晋公子重耳礼让的原意。

  [典实]  晋公子重耳离开了齐都,来到了曹国。曹共公不礼,又赶路到宋国。宋襄公赠其马匹银两后,去了郑国。郑文公亦不礼,又去楚国。楚成王以诸侯礼接待了晋公子重耳。酒宴会上,楚王问重耳说:“公子若回到晋国,做了晋君,将以何物报孤?”重耳对曰:“美女玉帛,楚王有之;羽衣皮服,楚国皆产。晋国有的,楚国都有,拿什么报答您呢?”楚王又说:“既然如此,何以报呢?”重耳回答说:“若托大王的福,我回晋国继了位,将来晋国与楚国若打起仗来,在中原相遇,我将避君三舍。与君国周旋,不与交战。”楚将子玉听了大怒,要杀掉重耳。楚王说:“晋公子公而俭,文而有礼,其随从又多贤人,日后必得晋国,不可无礼!”

  不出楚王所料,晋公子重耳在秦国的支持下,于公元前636年回国做了晋君,史称晋文公。文公在伐卫破曹的战役中与楚军相遇。楚成王听说晋国一鼓作气破了卫国和曹国,就命人让成得臣(即子玉)撤军。还告诉他说:“重耳在外流亡了十九年,到过许多国家,现已六十多岁,可谓老谋深算,咱们跟他打仗,未必能打赢,你还是趁早收兵吧!”成得臣认为,拿下宋国是迟早的事,不愿撤军。他派人回去向楚王复命,说:“请再等几天,让我破了宋都再回去。如果碰见了老贼重耳,我也要同他拼个鱼死网破。万一吃了败仗,我甘愿受军法处治。”楚成王一看成得臣不愿撤军,就问令尹子文。子文说:“现在晋国正强,图谋霸主,我看还是给子玉打个招呼,让他多加小心,不要同重耳撕破了脸,能够讲和最好,不动刀兵就能落个平分南北的局面。”成得臣得到劝告,便派人同晋国讲和,重耳还没有说什么,狐偃开口就骂:“成得臣想得太美了,他连个宋国都城都没打下,还想让我们恢复曹、卫,同他平分中原诸侯小国,哪儿有这么便宜的事情。”他把成得臣派来的使者扣了起来,把随从放了回去。

  随从回到楚营,告诉了成得臣。成得臣一听就火冒三丈,要与重耳决一雌雄。于是,他带着兵马不可一世地向晋营扑来。晋中军元帅先轸一看楚军开过来,就摆开阵势准备应战。狐偃说:“慢,且慢!当初主公在楚王面前许诺,晋楚治兵,要退避三舍,与其周旋,不与交兵。今天我们不能忘了楚王的恩遇,更不能不讲信誉!”先轸说:“子犯讲得对!”就颁布军令后撤了三十里。晋军后撤了三十里,楚军进逼了三十里。就这样晋军有计划地后撤了三次,楚军穷追不舍地前进了三次。成得臣不知道晋军元帅先轸用的是纵敌、骄敌、诱敌深入的战略战术,结果在城濮一战中落了个身败名裂、几乎全军覆没的下场!

上一篇:师直为壮
下一篇:一战而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