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化典故

赏罚无章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04    浏览:

  [典源]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子鲜曰:逐我者出,纳我者死,赏罚无章,何以沮(阻)劝?君失其信,而国无刑,不亦难乎!

  [典义]  “赏罚无章”,是奖赏和惩罚随心所欲,毫无章法可依。这在封建社会多喻昏君和昏王。今天也多比喻做事毫无章法的领导人。

  [典实]  “赏罚无章”的典故,是由卫大夫石恶,在国内受到委屈被逐,逃亡晋国时,石恶对此事发出的感慨。

  公元前546年,卫国的宁喜权高位重,卫侯担心日后出事,让大夫公孙免余攻打宁氏,杀了宁喜和右宰穀,陈尸在朝堂上。大夫石恶害怕受到牵连,便逃往晋国去了。这时,子鲜说:“驱逐我的人逃亡了,接纳我的人死掉了,赏罚没有章程(赏罚无章),用什么来禁止和勉励别人?国君失掉他的信用,国家没有正常的刑罚,不也是很危险的吗?而且是我推荐宁喜主持卫国大政、独揽大权的。大夫石恶害怕与宁喜划为同党,不能免于祸难,便逃亡到晋国去了。”卫侯察觉到了石恶逃走,便让人去追赶他、阻止他,没有成功。石恶到了黄河岸边,卫侯又派人来劝阻他。他不听劝阻,又不让使者同他一块过黄河,便寄住在木门大夫家里。一天,他向黄河发誓,又不肯面对卫国。木门大夫劝他回卫国做官,他不同意,说:“做官而废弃自己的职责这是罪过!要是尽了自己的职责,这就宣扬了我逃亡的原因(责任在国君)。真要这样,我将向谁诉说呢?我下定决心了,一辈子都不再做官了!”

上一篇:固辞不立
下一篇:贪求无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