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化典故

师旷调钟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04    浏览:

  [典源]  《吕氏春秋·长见》:晋平公铸为大钟,使工听之,皆以为调矣。师旷曰:“不调,请更铸之。”平公曰:“工皆以为调矣。”师旷日:“后者有知音者,将知钟之不调也,臣窃为君耻之。”至于师涓,而果知钟之不调也。是师旷欲善调钟,以为后世之知音者也。

  [典义]  “师旷调钟”,谓师旷知音高人一筹,众皆不如。后人遂以“师旷调钟”谓知音也,亦可为知己的代词,又可谓知音高人一筹,或曰:“知音大师。”

  [典实]  晋平公名姬彪,系晋悼公之子,建都新田(今属山西侯马市)。即位之后,曾败楚师于湛阪(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北)。公元前551年,晋卿栾盈有罪奔齐。第二年,在齐庄公的援助下,栾盈入曲沃,攻绛都。平公恐惧,欲自杀。后经范献子劝止,且取得了反攻栾盈的胜利。齐庄公在太行山上听到栾盈攻绛失败,在回师途中却夺取了晋之朝歌而归。到了公元前548年,晋平公终于伐齐报了齐庄公支持栾盈进攻绛都之仇。

  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是晋平公执政时主管音乐的臣下。他姓师名旷,字子野,是个盲人。善弹七弦琴,辨乐能力很强。在音乐造诣上,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神奇》秘谱中,记载的《阳春》、《白雪》、《玄默》三操,据传皆为他的杰作。因而,不仅在晋国,而且在诸侯国,其音乐声誉也极高。

  有一年,晋国铸了口大钟,晋平公让铸钟工匠听之,工匠皆曰:“其声律调矣!”惟独师旷听后说:“其音律不调,请再铸一口。”晋平公说:“工匠们皆以为音律调和,婉转动听,达到了钟音标准。”师旷回答说:“君王如果不信,后世有知音者,一定会知道这个钟声律不调。臣不是害怕自己惹人耻笑,而是害怕后世耻笑君王。”这口钟没有重铸,结果传于后世。后世有一位乐师,名字叫师涓,他听了那口钟的声音,就说:“这口钟声律不调。”师旷大师的音律不调的判断,终于为后人所证实了。所以后人皆以师旷善调钟,为后世之知音者矣!

上一篇:欲为系援
下一篇:伯牙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