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化典故

庖丁解牛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05    浏览:

  [典源]  《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子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yI,用力抵住),砉(huo,皮肉相离声)然响然,奏刀砉(huo,东西破裂的声音)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彼节者有间,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典义]  “庖丁解牛”,谓庖丁对牛全身的关节、筋骨了如指掌,眼中已没有不可分割、拆卸的整牛,解牛时刀刃在关节间游刃有余。后人遂以“庖丁解牛”、“目无全牛”、“目牛无全”、“不见全牛”、“投刃皆虚”、“游刃有余”等形容对事物观察透彻,解决问题得心应手,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境界;亦借喻看透事理、顺乎自然的处世哲学。

  [典实]  战国时,魏国有个杀牛能手,名字叫庖丁。他宰牛真是神啦,有手到牛解,刃到肉离的能耐。在魏国一时传为佳话。魏文惠王,听到这一传闻,也想看个究竟,便差人把庖丁叫了去,为御膳坊宰牛。

  一头活牛被牵来了,只见庖丁手之所触,肩之所抗,足之所履,膝之所踦,一个全牛就呼啦啦地骨骼散架了,皮肉全离了。真把个魏惠文王看呆了,连说:“嘻,善哉,善哉!技艺果真能至此吗?”他问庖丁,庖丁回答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者技艺矣。臣在开始杀牛时,也没有经验,所见无非是一条全牛,从哪下手,由何处人刀,也不清楚,结果,刀没少使,力没少出,还宰不好牛。”

  惠文王问:“那后来呢?”庖丁说:“三年之后,我有了经验,所见就不是一头全牛了,而是一骨架一骨架的牛肉,等我用刀去分离,这样就自如多了,也得心应手多了。方今之时,我就是闭上眼睛,也能知道从哪里下手,从何处入刀,顺着骨缝,沿着间隙,把全牛大卸八块,做到骨肉分离,皮肉分离,骨净肉整,皮净肉完。这种技艺,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俗话说,杀牛的能手省刀,不善杀牛的笨手费刀。我几年用一把刀,有的人却一年用几把刀,其原因就是因为他没有掌握杀牛的技艺。我已经有十九年宰牛的经验了,我碰到肋骨交错的地方,总是格外小心,沿着骨肉的缝隙,用很薄的刀锋,游刃于骨肉之间,把骨头与肉完整无损地分离升来,真是游刃有余啊!一般的宰牛手就不是这样了,他是用刀子砍骨,不懂骨理肉纹,一味地用刀硬砍硬剥,结果一个月换一把刀,刀口还是豁豁牙牙,不听使唤。我用的那把刀就不一样,十九年了,刀锋还象新磨的一样。”

  魏惠文王听了庖丁一席杀牛经,深有感触,很受启发,他高兴地说:“善哉!善哉!吾闻疱丁之言,得养生焉!”

上一篇:魏女掩鼻
下一篇:牛鼎烹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