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化典故

成其不意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05    浏览:

  [典源]  《战国策·韩策一》:三晋已破智氏,将分其地。段规谓韩王曰:“分地必取成皋。”韩王曰:“成皋,石溜之地也,寡人无所用之。”段规曰:“不然,臣闻一里之厚,而动千里之权者,地利也。万人之众而破三军者,不意也。王用臣言,则韩必联郑矣。”王曰:“善。”果取成皋。至韩之取郑也,果从成皋始。

  [典义]  “咸其不意”,原谓段规劝韩王取成皋,韩王无意取,结果取了成皋,韩王果从成皋开始取得了郑地,建立了韩国。后人遂以“成其不意”,比喻不意办成的事,结果办成了,或者说成功了。

  [典实]  公元前448年,晋哀公四年,韩康子与赵襄子、魏桓子联合起来一举消灭了智氏。智氏即智伯。智伯是晋国的权臣,他拥有晋大夫们所没有的大片土地。采邑(即食邑)最大,土地最多,就连当时的晋侯哀公所占有的土地恐怕也没他多了。因此,三家灭智之后,决定三分其地,各得其一。这时,韩、赵、魏三家还没有被周天子封为诸侯,依然是晋国的大夫,但晋侯已形同虚设,实权已被三家大夫所拥有了。

  在三分其地时,韩康子的谋臣段规对韩王(此当时追记之言)说:“要分地,我们必须要成皋(成皋即虎牢关,在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形势险要,为军事重镇)。”韩王说:“成皋是流水不存的石头地,土地贫瘠,寡人要它没有什么用处。”段规说:“不是这样,臣下听说一里大小的地方,能牵动得失千里之地的决定,是因为地势有利,万人之众能大破三军,是因为它出其不意,大王采用臣下的意见,成皋是郑国的门户,要是大王得了成皋。那么韩国就一定能从成皋得郑国的土地。”韩王听了说:“你说得好。”故而在分地时,韩国果然取了成皋。遂后,韩国夺取郑国土地,果然从成皋开始。因而,后人根据这一历史事实,说韩王取成皋建立韩国,是成其不意。也就是说,取了一个成皋,将建立起一个国家。

上一篇:冠盖相望
下一篇:鸡口牛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