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项目

3、温泉争水
作者:杨浩有   发布时间:2019-06-24    浏览:
  据清乾隆版《曲沃县志》记载:“温泉在县东北三十里海头村……水凡灌田二十一村:温泉、西宁、东宁、东许、西许、听城、靳庄、河上、东常、西常、北常、郇村、吉许、周庄、县册、王村、焦庄、羊舌、常家圪垯、西海、东韩,共开渠二十一道,各引溉地,岁立渠长,专司其事。”
  温泉水自海头冒出后,水量很大,在灌溉二十一村庄稼时,为管理有序,从上游西海村至西南方的西宁村,分为上、中、下三节,每节设渠长一人,各村设有甲头,进行系统管理。上节,海头至羊舌,为八村;中节,周庄至郇村,为六村;下节,靳庄到西宁,为七村。每年从农历二月开始放水,先流入县城文庙泮池内,泮池满后,再从西宁村开始浇田,每村一天一夜,按下、中、上三节依次向上游退去。第一轮浇完后,再从西宁开始第二轮,依次逐村浇地。这是自北宋嘉佑年开始,由知县李復确立下温泉浇地的定规。这一定规一直沿袭了数百年没有变更,然而到了明末清初时,这一定规遭到破坏,浇地用水的秩序被打乱,出现了争水事件。
  据《曲沃新县志》记载:“明嘉靖三十四年地震,西宁天桥塌陷,渠身数处损坏,水不能流。”再据西海村民传说,正是这次地震,使得许多老渠毁坏,后来的三节轮回浇地秩序出现混乱,加上官府监管不严,遇到大旱之年,争水、抢水的事件便时有发生。到了乾隆十三年(1748)以后,连续几年大旱,村中饥荒加重,村民争水之事更是日渐加重。
  这一年,上节七村因占据温泉上游,有就近之利,所以常常多开渠,多浇地,致使下游各村不能按时放水。于是,下节七村,以河上村为首,联络中节六村,组织了几百号村民,到上游扒渠引水。上节七村村民听说后也一起赶来,大伙聚集在西常村东的分渠口上,开始谈判分水。因双方分歧太大,无法调和,便互相谩骂起来,最后发展成拳脚相加,棍棒互抡,以致抡锨动镢,相互撕打了好几天,致使许多村民负伤。各村渠长、甲头见事态越闹越大,便赶快报告官府。
  这一年,曲沃县令张坊刚刚就任不久,听说后赶快带领衙役来到现场。见数千名村民围聚渠口,争吵、扭打,互不相让,便急令停止。随即将各村村民代表叫在一起,听他们各述理由。听了他们的陈述后,张县令进行调解,要他们维持原先的浇地定规,但三节村民各执一词。下节村民说,上节已经多浇了十几天,从现在开始,下节也要多浇半个月。中节村民说,你们多浇半个月,我们的庄稼都旱死了,这根本不行!我们也得放半个月。上节村民也说,我们还有好几个村子没浇一亩地,你们两节村子要占去一个月,我们怎么办?大家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张县令听后,一气之下大声说:“既然你们不听劝告,都要逞强斗胜,那么就让你们凭勇武来决定吧!”于是命人抬来一口大油锅,里边盛满棉油,下边架起柴火,将油烧沸。然后对他们说:“三节各村,各推举一名勇士,我在锅中投入 10 枚铜钱,一个铜钱放水一天一夜,你们三人同时伸手从锅中捞钱,谁捞的多,谁的放水天数就多!”
  三节村民同意后,很快选出三个勇士。上节八村选出西海村的石容,中节六村选出吉许村的祁唐,下节七村选出河上村的卫国甫,三名勇士各脱去上衣,赤膊露臂,站于油锅旁边。此刻,张县令见准备妥当,大喊一声:“开始!”三人立即将右臂伸入油锅。锅中棉油一尺多深,突突翻滚,根本看不清锅底,10 枚铜钱又散落在锅底四处。三人手臂刚入,立即皮肉灼焦,疼痛难忍,只得强咬牙关,用手在锅底四处摸寻。很快,卫国甫摸到四枚铜钱,石容和祁唐各摸到三枚铜钱,他们将铜钱拿出,扔下后,立即昏倒在地,人事不省,三只右臂皮焦肉烂,变成残废。
  各节渠长将铜钱交到张县令手中后,张县令说:“从今日开始,水先放下节,由下节七村先浇,共四天四夜,然后由中节六村接水,浇地三天三夜,最后由上节接水,浇地三天三夜,之后再从下节开始轮回,这是三个勇士凭生命挣来之水,也是上天的旨意,谁也不能违背!”村民们听后,都不再争吵,表示愿意接受。
  随后,张县令让县丞写好告示,贴于渠口之上,明令各村里正、渠长、甲头严格执行,如有擅自挖渠放水或中途偷水者,轻者罚钱二百,重者关押监狱。从此,温泉浇水有了秩序,无人再敢违抗。
  又据《曲沃新县志》记载:“乾隆二十年,县令张坊遵志复古,会同三节渠长,各村甲头公议,捐金修錾,复引水入城。每年二月、五月、七月,二十一村三次轮番,外有渗渠水三日,流入泮池以实三分之数,至于秋末农工之毕,汇滏之水入泮水,尽归县内注泮池。”
  这就是说,从乾隆二十年后,县令张坊重新修复西宁天桥,整修渠道,恢复最早的三节二十一村轮番浇地的定规,使温泉水又走上了正常的浇地秩序。
上一篇:4、梦感泉争水
下一篇:2、溢沟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