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谁都说咱曲沃好》从英模人物看曲沃——“农村干它一辈子”的张效兰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7-20    浏览:

  这是一张十分珍贵的照片。照片上题有“三兰赴北京留念,58.12.13”的字样。中间的大辫子姑娘是全国劳模申纪兰,右边那个面带微笑,透着秀气的姑娘,便是我县安居村的张效兰。

图片

参加全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留影
  张效兰,这个响亮的名字是安居村乡亲们的骄傲。她在村里担任过的最高职务是党支部副书记,但她曾是县劳模、省劳模、全国劳模,县、地、省、全国“三八红旗手”。曲沃县第二、三、四、六、七、八届人大代表,县政协第三、四、六届委员,山西省第三届人大代表。
  她的名字曾伴随她朴实的身影、坚实的步伐走入省城,走进北京,走上国庆十周年天安门的观礼台。她从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后,就暗自立下誓言:树雄心,立大志,农村干它一辈子。
  1947 年,曲沃解放了,安居村的妇女和解放区的老百姓一样,冲出家门,走向社会。她带头参加村里的各项政治活动,斗地主、分田地、做军鞋、送公粮、开大会、上冬学、办民校,到处都能看到她风风火火、来去匆匆的身影。做军鞋,别人做一双,她做两双,做得既结实又漂亮,总是被放在最上面;上民校学文化,她更是如饥似渴,这可是她从小的梦想啊!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她就能够手把手地辅导那些一字不识的人,后来大家一致推选她当了义教,虽然没有任何报酬,但却让她兴奋不己。白天下地干活,她也不忘向有文化的长辈们求教,晚上再到民校给大家教学。村里的民校当时共有三个分校,张效兰负责三分校。到年底,她负责的三分校被评为第一,她也被评为模范义教,出席了四区扫盲积极分子会议,这是她平生第一次当模范,苦孩子登上了领奖台,她高兴得说不出话来,她有了一种幸福感,成就感。1951 年 8 月 1 日,她被光荣地吸收为青年团员。
  1952 年,张效兰当选为村团支部书记、妇代会主任,在农村互助合作化道路上带领全村青年和妇女大踏步地前进着。
  当刚刚获得土地的农民沉浸在做主人的兴奋中,满足于“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子热炕头”的小农生活时,安居村党支部已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率先筹划着互助合作的新路子。张效兰积极响应党支部的号召,带领团员组成宣传队,自己经常背着个孩子,深入田间地头,进出各家各户,了解情况,宣传发动,使村民们逐渐认识到单干的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比 如:有的少劳力,有的缺牲口,有的没农具等等,严重地影响生产的发展和粮棉产量的提高。
  她动员团员和妇女积极分子,组织起一批临时互助组,接着是常年互助组,一年四季的农活都在一起干。劳力、农活,组里统一安排,强劳力干重活,弱劳力干轻活,有技术的干技术活,没技术的干杂活,收获的粮食各归各。有一些军、烈属家庭,一时找不到互助对象的,张效兰就发动大家义务帮助他们锄草、送粪,解决了他们劳力不足的困难。
  村民们逐渐看到了互助合作的好处,都对这伙子年青人投来了信任的目光。就这样,张效兰带领全村青年妇女,拉动着互助合作这辆大车,在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轱轱辘辘往前行。这车轮碾走了贫穷,碾走了落后,碾走了两极分化,碾平了前进路上的崎岖,碾到了初级社、高级社,碾出了一个容纳周围八个村庄,有 852户 5000 多口人的团结农业合作社。张效兰被大伙推选担任了副社长、妇代会主任、民调主任等职。
  1954 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互助合作化的那段日子里,张效兰留给村民尤其是妇女们印象最深的,是她为解放妇女劳动力,提高妇女地位所做的种种努力和创新。
  农业合作化初步实现后,广大群众的劳动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越来越多的妇女愿意走出家门,参加农业劳动。这是一支保证生产、增加社员收入的生力军,但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比如:有的女社员因孩子拖累下不了地,有的带孩子下地老人有意见,还有的家里人口多,吃饭、磨面、做衣服等问题没法解决,等等。
  张效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是呀,自己也是个女人,深知家务、孩子对女人有多么的重要,如果不解决这些后顾之忧,解放妇女劳动力就是一句空话。于是,她决定先解决好“孩子”这个最让母亲挂心的问题。她一路步行到县城,托熟人、找朋友,打听、了解办幼儿园、托儿所的办法和经验。回来后先召开了有小孩的母亲座谈会,又召开妇女大会进行宣传、发动,请大家献计献策。妇女们笑逐颜开,个个出主意、想办法。本着方便群众、勤俭办园的原则,在一个月时间里,先后办起了 5 个幼儿园,20个农忙托儿所,共收一至六岁的幼儿 203 个,老师和保育员有从城里请来的,也有群众推选出来的。同时,还采用了变工互 助,亲邻相帮,个别寄托等形式,一下子让 400 多个母亲摆脱了困扰,放心地参加了田间劳动。群众高兴地说:“效兰可真是给咱们社办了件大好事。”
  孩子的问题解决了, 她又着手解决磨面和做衣服的问题。在张效兰建议下,管委会买回了两台小钢磨,每天只用两部柴油机和九个劳力即可磨面 3600 余斤。仅这一项改进,就腾出了136 个劳力和 140 个畜力。妇女们对此无不拍手称快“: 万里磨道转到头,如今吃面不发愁,只要钢磨隆隆响,雪白的面粉即到手。”
  紧接着,她又在全村妇女中选贤任能,共集中了 19 架缝纫机,20 多个裁剪缝纫能手,组成了缝纫组,每天可做成衣 55套,各项费用都以工分计算,既方便又实惠。
  执行男女同工同酬,张效兰根据男女社员的体力、特长进行分工,将犁、耙、送粪、拉庄稼的重体力活分给男社员,出大力,记高分。将选种、治虫、管理棉花等虽然省劲但却需要耐心和技巧的农活分给妇女,这些活妇女们干起来得心应手,质量好、效率高,让男社员心服口服。
  管理方法的改变,不仅大大提高了社员们的劳动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打破了一些旧的传统观念,实行了男女同工同酬,提高了妇女的政治地位,改善了社员们的家庭关系和村风民风。
  社员们的后顾之忧得到了解决,参加集体劳动的热情空前高涨,合作化的优越性充分体现,粮棉产量大幅度提高。张效兰沥尽心血和汗水换来了全社满目丰收的庄稼,一派祥和的新气象。她赢得了社员们的交口称赞。
  1956 年, 团结社的 8554 亩棉花在 770 名巧手妇支的精心管理下喜获丰收,平均亩产皮棉 83 斤,这个产量在全县、全地区乃至全省都是领先的。团结社的名气越来越大了,张效兰这个年仅 26 岁的农村干部倍受人们关注。周边县、区经常来人参观取经。时任省委书记的陶鲁笳,地委书记的赵雨亭都曾到安居村来考察。她们的棉花标本也被装进木箱里运往北京。
  1958 年,全县大战浍河,兴修水利,村里百分之八十的男劳力和一部分青壮女劳力都走了,剩下的多是老弱病残和妇女、孩子,生产、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了他们身上。张效兰向党支部提出一要增加机械设备,提高劳动效率,弥补劳力的不足;二要开办农机技术培训班,培训女技术员;三要成立各种突击队,发挥群体优势;四要在继续搞好托幼、缝纫、磨面等后勤服务的基础上开办公共食堂,解决吃饭问题。
很快,在党支部的统一安排下,18 台锅拖抽水机买回来了,60 名妇女培训班开学了,公共食堂办起来了,突击队也成立起来了,有黄继光突击队,刘胡兰突击队,还有老黄忠突击队,最有名的要数“十兰突击队”。
  这样以来,安居村火了,团结社火了,真是人人出勤、个个出力,平田整地,修路建方(丰产方),打井取水,整个太子滩路成网,田成方,树成荫,十八台锅拖抽水机全由女子操作昼夜抽水浇地不停。绿油油的粮田和白绒绒的棉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
  张效兰终生都不会忘记,在她的带领下,妇女们通过苦干、实干加巧干,撑起了村里半边天,换来了粮棉大丰产,换来了村容村貌大改观,也谱写了她人生最辉煌的篇章。
  1958 年 12 月,张效兰光荣地参加了全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和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被国务院授于“全国劳动模范”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