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谁都说咱曲沃好》从英模人物看曲沃——人称“常劳模”的常修文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7-19    浏览:



图片

劳模常修文
  1990 年春天,我那时在县水利局工作。一天早上,我们和王一局长正在办公楼后的平台上做广播体操,一个村干部模样的中年人来找王一局长。一阵寒喧之后,王局长介绍说,这是“常劳模”。后来得知,“常劳模”就是赫赫有名的晋南“棉花八仙”之一的常修文。此后,由于工作关系,我与“常劳模”的儿子常建民成了熟人。在常建民处,更多地了解到了“常劳模”。 
  “常劳模”生于 1928 年 3 月 7 日,原籍河北省永年县曲陌镇。解放前,因河北连年闹灾荒,与爷爷、奶奶和两个妹妹靠讨吃要饭来到山西,落户在曲沃县西常乡的吉许村。当时家无分文,上无片瓦,下无立脚之地,为了糊口他十二岁就给本村的地主刘玉山打短工,大妹给地主家看小孩,小妹九岁给了人。长到十六岁,到曲沃县城的一家车子铺里当学徒,直到 1947年曲沃解放,才回到村。
  回村后,他积极参加土改斗争,受到党和贫苦群众的信任。在党的培养下,他担任了农会的钱粮委员,并于 1955 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他积极响应党的“组织起来”的号召,带头成立了互助组,继而成立了吉许村农业合作社,先后任初级社、高级社社长,后又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
  在“常劳模”的心里,有着对党深深的敬重和热爱。在工作中他踏实肯干,以身作则,立足本村实际,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尤其是在棉花生产上,从育苗、移栽、打枝到追肥,摸索出了一整套高产的技术,使吉许村的棉花单产连年处于本地区,乃至全国的领先水平,常修文成为当时晋南地区的“棉花八仙”之 一。他还光荣地参加了 1958 年全国劳动模范大会,受到了毛泽东主席与周恩来总理的接见,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奖章。
  据人们讲,“常劳模”为了获知棉花生产的详细情况,几乎天天住在棉田,有时候会整夜蹲在田里,眼睛盯着棉苗,静听着棉苗生长的“吱吱”声。
  水是农业的命脉,没有水,农业增产无从谈起。他深深懂得这个道理,在农业生产中他把兴修水利放在了头等重要的位置。
  1958 年,他聘请水利专家,通过认真测量,精心设计,在吉许沟内建起了高灌,并根据地理环境,从南到北开挖了 1200 米的大渠,还先后对沟北所有土地、道路进行了规划,完成了 8 条路和 5400 米支渠建设,使 1500 亩旱地变成了水浇田。
  1959 年,在县委、县政府及水利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他又带领着吉许村群众和曲村等村的民兵一起筑起了吉许大坝,蓄住了温泉水,使两个乡的 12 个村水浇地面积扩大到 18000亩。
  从 1960 年到 1966 年五年间,他带领群众先后在村东、村南建起了两个小型塘坝,打深井 6 眼、浅井 9 眼,为 4 个生产队浇地修建了循环渠道。

图片

常修文(左一)参加全国棉花高产会议期间,在毛主席视察过的棉田里参观
  之后,他又带领班子成员不辞劳苦、实地考察、精心规划,建起了以东沟为主的林业站,使得花果遍地;建起了村卫生所,成立了村缝纫组,方便了村民;建起了全县第一个公墓区,改变了以往乱葬破坏耕地的现象;建起了村拖拉机站,提高了生产效率;引进了烟叶良种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在管理上,实行定责定额,按劳分配,大大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使得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吉许村收入不断提高。因此,全县、全区的棉花、烟叶现场会均在吉许村召开。
  文化大革命中,“常劳模”被批斗,忍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1970 年他又重新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974 年,他带领群众在西沟削岭整地,使荒岭变成了良田。
  他和支部一班人,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土地、财务、拥军优属、民间纠纷、红白喜事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印成小册子,发到家家户户。对大街小巷进行规划,以排房形式率先发展新农村,在北大街建成 60 间房屋,供村委办公和村民文娱生活所用。通过省里引资和个人自筹,吉许村集资 38 万 元,建起了全县第一个农村电影院,成了西常乡 15 个村的文化娱乐中心。
  在他的倡导和组织下,村里成立了农科所。研制了“五四○六”农家混合肥,使秸秆发挥了作用,土地消灭了板结。研制了“九二○”棉花催开剂,实行了麦棉间作配方施肥,棉花地膜覆盖,从而大大提高了粮食和棉花产量,《人民日报》《山西日报》多次报道,予以推广。

  他先后被任命为西常公社副主任,西常乡党委副书记;被选为县政协委员,县人大代表,省人大五、六、七届委员、常委。在担任省人大常委期间,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议案,如:“请求迅速解决曲沃浍河水库移民迁建中的遗留问题”“浍河水库大旱之年显威力”“关于曲沃普法教育工作的视察报告”“关于棉花收购与高产超产奖励政策的建设”等,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1981 年,农村改革的风暴席卷全国。“常劳模”自费去外地考察,得到了许多启发,认定了改革的路子,把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与维护集体经济统筹考量,吉许村的土地承包走得非常稳。
  1982 年,他从省水利部门引资对全村所有的水井实行了四配套:“统一建井房,统一设备,统一价格,统一管理”,从而保证了村民低价浇地。1983 年在县政府的支持下,与温泉灌区达成共识,在西沟建起了小塘坝。1984 年,投资 12 万元,建起了西沟高灌,扩大了浇地面积,实现了北水南调。1985 年,与乡政府一起投资建起了秸秆造纸厂。1992 年,他发动全村捐款,在村里建起了新学校。 
  “常劳模”是个个性很强的人,他身上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他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极负责任,什么工作都不愿落在别人后面,一直有一种努力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